昨天下午,在江北工作的余女士从观音桥商业区警察局取回了10000元。此前,她通过一家网上婚姻公司调查了前夫的私生活。结果,她是骗人的。她在自动取款机上巧妙地输入了作弊者的银行账户,并故意三次错误输入密码,锁定了作弊者的银行卡。
其实,这件事发生在去年2月。当时,余女士的前夫来看她,想再婚,虽然余女士没有再婚,但是她的好奇心促使她检查近年来的离婚情况,她的前夫最终没有花任何努力。
她记得收到一条短信,说她可以抄别人的手机号码,调查婚外情等等。她拨通了短信提供的联系方式。对方说办电话卡只需800元。去年2月19日,余女士根据对方提供的账户拨打这笔钱,并预约当天领取电话卡。
当我们快到约定的会议时间时,发卡的王女士打电话说,俞女士要花9800元买一台机器看短信。俞女士认为太贵了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据说是3800元,然后把钱插入另一个账户。
不久后,余女士接到电话,来电者说小王已经被解雇了,如果余女士没有补足全部金额,无法查询短信,先前的付款将不被退还。余女士别无选择,只能向对方支付6000元。
那天晚上,余太太想到自己被骗了一万多元,气得睡不着觉。突然想起前几天在微信圈里看过三次,她误输入了骗子的银行卡密码,锁上了,骗子就
上海情感维护哭了。第二天,她根据汇钱的骗子的银行卡号,在自动取款机上输入卡号,选择不存卡。她随机输入了三个密码。屏幕上显示银行卡被锁上了。
她向银行确认卡在24小时后可以解锁,并报告给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。警方立案后,银行立即帮助警方冻结了作弊者的银行卡。银行卡位于广西。
警方曾多次到广西查阅银行持卡人的资料,确认是广西桂林一名姓唐的妇女,警方已经两次没有找到唐小姐,但直到今年3月她才找到她。
在听取了警方的简报后,唐女士对她从未处理过银行卡感到震惊。她想了想。据估计,她四年前丢了身份证,其他人利用她的身份信息来处理银行卡欺诈。
唐女士在解读了警方的解释后,表示愿意与警方合作。今年3月16日,观音桥商业区警方再次赶往广西,带唐女士去银行解除卡的冻结,报失卡并更换。用一张新卡,还给于女士骗了钱。
记者咨询了几家银行的客服,余女士说这种做法确实可以锁卡,有的银行会锁24小时,然后自动解锁。如果你发现自己被骗了,你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锁卡情况,警察会去银行调查。,银行根据冻结银行卡的过程牵涉其中。
记者咨询了曾杰的律师,一位报纸的律师。曾律师说,如果当事人因为欺骗而锁住对方的账户,这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自助行为,是一种合理的手段;如果是因为自己汇错了款,或者是因为恶意锁住对方。一方的银行账户,它侵犯了另一方的财产控制权,如果另一方受到严重损害,行为人将承担其责任。